你正在使用一款过时的浏览器。为了获得更快速、更安全的浏览体验,现在就免费升级吧.
动以先公,不以先私。-荀悦《反经》

一个人在做事情,采取行动的时候,将公共利益、公事放在首要的优先的位置去考虑,不把个人私利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不因为个人的私欲、私利而首先行动或者做决策。

尊道贵德,不昧良心。-老子《道德经》

遵循道德准则和重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强调了坚守个人的道德底线和良心。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春秋管仲《管子·形势解》

一个人如果勤劳努力地去创造财富,同时又能节俭地对待自己的所得,就会逐步积累财富,从而变得富裕。这一表述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智慧和财富观念,告诫人们要避免懒惰和奢侈,倡导勤劳和节俭的美德。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秋瑾

激励如同水流,志向如同声音的回响。外界的激励作用于人的内心,就像水流冲击石头一样。如果人能够正确对待这些激励,将其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就能激发起自己的志向。一旦志向被激发,人就会像被唤醒的雄狮,充满力量,有更强大的动力去拼搏奋斗,不断成长和发展。

量宽容众,志广安人。-黄石公《素书》

一个人有着宽大的气量从而能够宽容众人,对众人的不同之处、错误等都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不计较、不苛责。也有着远大的志向,这种志向包含着能够广泛地安抚众人,使众人在其影响下内心平静、安定下来,从精神层面给众人带来一种安稳的力量。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清代金缨《格言联璧》

读书可以让人获取知识,拓宽视野,进入不同的世界和思想境界,满足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引导,家庭教育在塑造他们的人格、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家长的教导会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未来的规划等。

厚敛则民穷,民穷则国调。-黄石公《素书》

过度地向民众聚敛财富(如繁重的赋税等)就会使民众陷入贫穷的境地,而民众一旦贫穷,国家就会走向衰败。

敬以持己,谦已待人。-明代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

这要求一个人在对待自己的时候,无论是行为举止、思想修养还是日常的事务处理,都要秉持敬重之心,不随意放纵自己,以谦虚、谦逊的态度与他人交往。在与人相处时,不骄傲自满,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人格和能力,对他人表现出应有的恭敬。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论语·子张》

学习要有决心有毅力,坚定不移,永不放弃。并且学习要全面,并且要多读书。有知识,人的胸襟就宽广了,便有了仁德。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依靠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身心,凭借节俭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里仁》篇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兄弟敦相睦,朋友笃信诚。-陈子昂《座右铭》

兄弟之间应该敦厚、诚恳地和睦相处,朋友之间应该忠实、坚定地讲求诚信。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 黄石公《素书》

要积极行动,不断提升自己,为迎接机遇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断学习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当机会来临时才能更好地把握,否则只能眼睁睁看着机会溜走,陷入贫困或者不成功的境地。

交不为利,仕不谋禄。-三国嵇康《卜疑》

在人际交往和仕途之中,不应将私利和俸禄作为追求的目标。

地底为海,人低为王。-明朝洪应明《菜根谭》

人如果能保持低调、谦卑的态度,就如同地势低的地方能够汇聚水流一样,能够汇聚人气、人心,从而得到众人的拥护和支持,进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冯梦龙《醒世恒言》

富贵并非天生注定,而是通过勤奋努力获得的。

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清代魏源《默觚·学篇三》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越是修养高深、有所成就之人, 往往越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北宋苏轼《杂说送张琥》

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宋代王安石《劝学文》

贫困的人读书是改变命运、获取财富的重要途径,富有的人读书一方面,读书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气质,让他们在社交场合中更受尊重,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从内在修养来讲,读书可以使他们拥有更高尚的品德和更开阔的眼界,这也是一种“贵”的体现。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唐朝杜甫

人们要勤奋读书,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薛瑄

只有宽容的心态才可以包容别人,只有厚重的品德才可以担当大任

励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张孝祥《论治体札》

树立志向在于坚持,不在于锋芒毕露,成功在于长久不在于迅速。

诚信养道,正已修身,正已修德,必能成名立事。-黄石公《素书》

诚信、自我修养和道德建设对于个人成功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它鼓励人们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来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贡献。

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苏步青

学习需要毕生的努力,攀登学术高峰尤其要在年轻时就开始。

海纳百川,成其浩大。山聚土石,成其雄伟。-清代林则徐

提醒我们,无论是在个人成长、集体发展还是国家建设中,都需要有包容的心态和不断积累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实现更大的成就。

正心修身,诚信养德,谓之有道,万事吉昌。-黄石公《素书》

通过端正思想、提升道德修养、坚守诚信原则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美好未来。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南怀瑾

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对外界的宽容,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神莫神于至诚,先莫先于修德。-宋朝张商英《素书》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打开他人心扉的钥匙。以诚心对待他人,才能换来别人的真心相待,那些靠耍小聪明、玩小花招获取的小利往往只是一时的,古今中外,没有靠虚伪和雕虫小技成就大事的。在当今社会,虽然有人认为真诚的人愚蠢,但这其实是一种浅薄的看法,真正伟大的事业往往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之上。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五代宋初陈希夷《心相篇》

强调善行必得善果,即使等待的时间再长,最终也会得到回报。

商以德行,德以术胜,经商求术忌无德。

强调了在商业活动中,德行的根本性地位以及德行与经营手段(术)之间的关系。即经商要依靠良好的品德,而好的品德能助力经营手段取得成功,同时在追求经营手段的过程中忌讳没有品德的行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代颜真卿《劝学》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忽以小恶弃人大美,忽以小怨忘人大恩。-晚清曾国藩

不因他人的一些小错误或小过失而完全否定他们的优点,也不应因为一些小的矛盾或不满而忘记他们对我们的大恩大德。

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庄子《庄子·刻意》

普通大众以财利为重,廉洁之士,他们具有较高的道德操守,认为气节和名誉比物质利益更重要,甚至愿意为了维护名誉而放弃利益,在名誉与利益的权衡中,更倾向于保全自己的清誉,圣人的境界更高,他们更加重视精神修养,追求精神上的纯粹和升华,不被物质、名誉等外在因素过多干扰,注重内心精神世界的构建和涵养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清代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世间知识无穷无尽,即使学富五车,也不可能遍读天下典籍。君子求取学问要持之以恒,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强调做人要坦荡光明,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他人知晓任何事。

为者常成,行者常志。-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努力去做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孔子《礼记·儒行》

学习是无止境的,广泛地学习,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要时刻注意谨慎言行,忠实地实行,不能懈怠。

远虑者安,无虑者危。-诸葛亮《便宜十六策·阴察》

事情发生前就预先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并且采取了应对的措施, 这样当事情发生时,就不会发生危险。

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谭雪佼《青春本色》

不要让时间白白过去,青春时光一去不复返。劝人要珍惜时光,切奠虚度年华。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唐代王昌龄《寄驩州》残句。

我和你相隔千里,但能相互了解、彼此交心,就不在乎深远的云海将我们分开了。

人伴贤良智转高。-单田芳的评书《隋唐演义》

一般的人和贤良的人在一起,他的品质自然也就高了。

人不辞路,虎不辞山。-清代小说《施公案》

人离不开行走的道路,就像老虎离不开栖息的山林一样。

心存至善,方能至远。-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

心中存有最崇高的善念,才能够走得长远。

内修其德,外成其业。

从内心出发去修养自身的品德,在外部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中国共产党章程》

始终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权力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为人民群众争取各种利益。

义以重利,利以丰民。

执政者按照道义和规则生财获利,然后用所取得的财利使百姓生活丰足富裕。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管仲

只有使人民富裕,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种善因,得善果。-佛教

教导我们要通过行善积德来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因果报应普遍认同的信念。

人非学问难成贤。-明代诗人薛瑄《示胜子》

学问是成为贤人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

吉莫吉于知足。-汉代黄石公《素书》

对于吉祥来说,没有比知足更吉祥的了,知足者常乐。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荀子《荀子·非十二子》

与朋友交往要淡泊无求,止息毁谤唯有装聋作哑,不予理会,时间久了, 自然真相大白,反躬自责要严格苛刻,不能得过且过,因循苟且。

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三国文学家嵇康

对自己的内心无所愧疚,对外不违背社会上的人或者社会的道德规范。

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汉代戴德《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言谈时必须有中心思想;行动时必须有法则;与人亲近必须有正确的方式。

万里飞腾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夏完淳《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施展才能仍然大有希望,不要为眼前的困苦而发愁。

日计之无近功,岁计之有大利。-李白

如果从每天的角度去计算,看不到近期的功效或者收获,但如果从一年(较长时间跨度)的角度去计算,就会有很大的利益或者收获。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思自无忧。-冯梦龙 《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做事之前不再三考虑,最终一定会后悔,人如果能 遇事忍让,自然不会有烦忧。

厚德自能载物,行善自有厚福。-《周易·坤卦·象传》

深厚的德行能够承载万物,象征着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能够如广袤的大地一般包容万物,具有非常广阔的胸襟与涵养,通过行善事来积累功德,期望获得好的回报。

智敬畏,懂进退,种善因,莫其

努力之交出于情,道义之交出于理。- 傅玄

因物质上有求,有需要,有目的而结交的感情或友谊是容易变化的,是经不起考验的。因思想上有共同人生理念,有共同兴趣,爱好而结交的感情或友谊是能长久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以淡字交友,以聋子止谤,以刻字责己。-弘一法师

不贪取不义之财,不丧失节气风骨,才是富贵之真谛所在。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元朝萨都刺 《留别同年索士岩经历》

人生最可贵的事情是能得到知己,即便是萍水相逢也能比骨肉还亲。

不取于人谓之富,不辱于人谓之贵。-《孔丛子》

不贪取不义之财,不丧失节气风骨,才是富贵之真谛所在。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国画大师李苦禅

小鸟如果想展翅高飞,那就先要学会如何振动自己的翅膀;人如果想上进,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增广贤文》勤奋篇

知识只有到实际运用的时候才遗憾自己读得太少了,事情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就不知道其中的艰难。

智者阅读群书,亦阅历人生。-林语堂

聪明的人看书既看了书读了故事也相当于积攒了一定的阅历相当于人的实践。

德不忧者,不能怀才,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的《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品德不优秀的人,不会胸怀远大理想;才能不大的人,不会具有渊博的见识。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子《道德经》

尊贵是以卑贱为根本的,高尚是以低下为基础的

非志无以成学。-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

如果没有坚定的志向,就无法完成学业。

乐得贤者养人厚。-西汉黄石公的《素书》

爱人深切的人,必定会急于寻求贤能之士的帮助;乐于得到贤能之士帮助的人,必定会宽厚地对待他人。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孔子的学生曾子《大学》

指君主或领导者如果有高尚的德行,就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有了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治理国家的土地,进而获得财富和资源。个人也是如此。

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沈复《浮生六记》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很多事情难以预料,如果提前对未发生之事进行过度的设想和担忧,往往会徒增烦恼,事情已经发生,过度的忧愁不能解决问题,应该冷静、理智地去应对。

成大事者,不怕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凉。-明朝冯梦龙

要成就大事业的人,不要怕受到小的侮辱;要建立大功业的人,不必过分拘泥于小节,有些可能被人看作污点的事,只要大节不错,而且是为了顾全大局,也就不必过于计较。

莫愁前程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代诗人高适《别董大》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君子有恒,大事乃成。-晚清曾国藩

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就大事。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清代金缨《格言联璧》

人在受苦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看清事物的本质,肯吃亏的人往往不会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这种人往往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为自己积累良好的人际关系资源。吃亏在很多时候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回报。有时看似当下吃了亏,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好处。

修百善自能积百福,竭千虑自必致祥。-汉代黄石公《素书》

通过持续不断地行善和努力思考,人们不仅能够积累福报,还能为自己带来吉祥和成功。

赏不先于身,利不厚于己。-汉代黄石公《素书》

在面对赏赐和利益时,不首先考虑自己,不将自己置于优先获取丰厚利益的位置。它倡导一种公正、无私的态度,在获取利益方面要有节制,不应将好处都先往自己身上揽。

胜人者力,胜己者强。-老子《道德经》

战胜别人或许能带来外在的利益、名声等,但战胜自己却是对个人内在精神境界的提升。

根深不拍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佚名《增广昔时贤文》

只要自身的行为端正、品德高尚,就不必害怕他人的恶意诽谤或者闲言碎语,就像根基稳固的大树一样,外界的干扰和诋毁都难以撼动自己的立场。

久利之事忽为,必争之地忽往。-晚清曾国藩

从事物发展规律来看,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一直处于获利状态的事情是违背常理的,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从利益分配角度看,众人都想分夺的利益,即使能够分到,也所剩无几,往往只剩下薄利。

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积德行善。- 袁了凡《了凡四训》

个人的命运和幸福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来决定的,而通过不断地做善事和积累美德,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还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带来福祉和好运。

知人者智,自智者明。-老子《道德经》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君子应当像天一样,自我不断地追求进步,具有刚毅坚卓的品质,发愤图强,永远不停止前进的脚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学习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积累,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弘一法师李叔同

人生之事,不如意的往往占了十之八九,应以一颗坦然的心看待世间诸事的纷纭变化,不奢求万事都能顺遂心意,只要有一半能称心就足够了。

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是对王阳明一生的总结,赞誉他在品德、功绩、言论等多方面达到不朽的境界,同时在明白事理、知晓事物、教导众人等方面堪称万人师表。

清风出袖。-唐代李嗣真

表示这个人的内心像有清风拂过般纯净,没有世俗的污浊,在为人处世中保持着一种清正廉洁、坦荡无私的态度,不被功名利禄所沾染,其品德高尚如同清风般令人感到清爽舒适。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晚清曾国藩

坚定自己的志向,磨炼自己的心智,勤劳努力地付出,无论事情是大是小,最终必定能够取得成就。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道德经》

做事态度的深刻教诲,提醒人们在任何阶段都应保持警觉和专注,不要因事情接近完成而放松警惕。

辞达则止,不贵多言。-孔子《论语·卫灵公》

语言表达应当简洁明了,达到目的即可,不必过多赘述。

平时不说无情话,每日常观有用书。

提醒我们要以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同时也要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这样的生活态度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以诚为本,方可长远,以诚信为基,方可誉满天下。

强调了诚信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它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诚信的原则,才能在长期的发展中获得成功和荣誉,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苏轼《守岁》

好好把握今天,还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意气。

开怀一笑天下事,闭口不论世上人。—宋代高僧慈受禅师

强调了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多评论他人的重要性。